oBike 騎乘心得 @ 花蓮

趁著假日回花蓮,看到路邊有許多外型一樣的自行車。本以為是同個車隊出遊暫放的,後來靠近一看原來是之前新聞報導中的oBike。

參考新聞:上千輛oBike即將進駐台北 柯文哲:先公布處罰標準。

oBike無樁式共享自行車發源自新加坡,於2017年正式登陸台灣,讓你可以隨時隨地自由騎行。oBike官網:https://o.bike/tw/about.html

oBike跟uBike一樣都是公共自行車,而oBike較uBike方便的是:透過app即可進行預約、付款,所有騎乘的記錄皆在app中即可顯示,不需要透過固定的站場即可借、還車。看起來似乎是很方便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那就來試試吧!

使用APP進行租借

下載app之後,透過app的尋車功能找到附近是否有車輛。

剛好在附近有二台oBike,於是就點選了其中一台進行預約,在預約的畫面中可以看到目前與該腳踏車的位置及費率,還有大概步行多久可以到。。

其實就是我看到的這二台其中之一啊。

進行預約時,需要付押金900元(會從你的信用卡扣款)。

由於我沒有任何付款方式,所以需要加入信用卡或是visa金融卡進行支付。

oBike只能適用信用卡或是簽帳金融卡(debit card),一般金融卡是無法使用的。

輸入卡片資料進行新增。

正當輸完後,系統卻告訴我目前有其他設備登入中,所以必須重新登入。(好吧,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,正常而言是可以直接到付款畫面啊。)

重新登入後,再進入預約畫面進行押金支付。

此時在畫面上方即可出現目前可以使用的支付工具。

顯示支付成功後即可開始進行租借程序了。

預約完成後,車子會保留10分鐘的預約時間,此過程皆在app中會出現,當然也可以進行取消預約。

走到預約好的自行車旁,點選畫面上的「掃描開鎖」即可透過相機拍攝自行車上的QR CODE進行解鎖。

其實解鎖的過程還蠻快的,我有把過程錄影下來。

解鎖之後,在APP上即會出現安全建議事項。

而所有的騎乘過程、時間、距離以及費用,皆在APP上一目瞭然。

自行車外觀

同樣的是公共自行車,車體上oBike與uBike最大的不同,在oBike上看不到變速器的東西,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都是用同一種齒輪比來騎乘,比起uBike可以變速,在騎乘舒適度上難免會打折扣。

把手的左邊單純就是前煞車

把手的右邊是後煞車以及用轉的鈴鐺..  所以完全沒有變速器。

前方亦配有置物籃,不過我想這應該不大適合騎去買菜,因為置物籃還蠻淺的。

車身旁邊有標明車號。

使用的是建大的輪胎。

齒輪的部份上面寫的滿滿殘体中文字,看來是中国製品無誤。

從前面看,在前方有反光板以及LED電燈。

 

這個是車鎖,上面應該是太陽能板,透過藍牙的功能進行開/關鎖,這應該也是最核心所在。

座墊也是可以調整高低,且座墊上還附有黃色手把以方便進行調整。

車身上有著oBike的貼紙,而土除的部份也是我感到比較疑惑的,前土除就這麼一點,難道不會把騎士噴的全身髒嗎?

整台車的外觀,後土除也是我覺得困惑的地方… 還好我不是在雨天騎乘這台車。而車的後方也有另一個紅色的反光板。

 

實際上路騎乘

或許是因為騎uBike習慣了,對於沒有變速的車子騎乘是相當吃力的。我大概只在附近晃了30分鐘就滿頭大汗了… 雖然車況是蠻新的,但騎起來的感覺很費力。雖然中/後速的部份還蠻穩定輕鬆的,但沒過幾個路口就紅燈需要重新起步的情況下就讓人覺得很囧。

 

如何還車  只要上鎖即可

還車時,只要把後面的車鎖往下一扳即可。(在還車時注意需要把藍牙開啟才行)

還車上鎖的同時,在手機app上也會顯示這次騎乘的距離、時間及費用。

由於oBike主打隨借隨還的概念,沒有固定的站場,但這也增加了交通混亂的情況。如果引進台北市區,光是機車的停車位就不夠了,隨處亂放的腳踏車也會影響用路人的權利。但oBike的方便度比起uBike還要機動許多,只要政府有相關的配套措施(例:指定專用的公共自行車停放位置)或許可以吸引許多人來嚐鮮試試。

不過,我還是會選擇uBike,畢竟有變速的車子騎起來還是舒服許多。

 

關於押金這件事

這期信用卡帳單中,看到有一筆obike的900元費用,才想到原來當初加入會員時需要支付900元押金的事。若不再使用obike(退會),請記得務必退回這900元的押金。

由於我確定不再使用obike了,依官網的FAQ的步驟進行押金退還作業。注意:第一次申請退會及退押金是免費的,若後續再加入時要退會,則第三次以後退押金是需要4%手續費的。

https://o.bike/tw/help.html